標題「網內互打免費V.S.校園暴力」,我知道我的標題下的很重口味,但是,最近有幾支台灣廣告都讓我頗為光火,因為我實在不知道在廣告中他到底想要消費,是想要賣產品呢?還是要賣"意識"呢?所以就忍不住想要抱怨一下。雖然很早前就有想吐嘲的文案,但最近某家廣告實在是越來越過分,其中,最讓我光火的就是威X電信的「網內互打免費:啦啦隊篇」。



威X電信的「網內互打免費:啦啦隊篇」,A女生打著手機和朋友約下次練啦啦隊的時間,B女生就在背後酸葡萄說:「打手機好像都不用錢」,C女生就介紹威X電信網內互打免費的專案,B女生說:「這麼好怎麼不通知我」,大家就蜂擁而上說:「因為你不是威X,打電話給你要花錢」,還笑笑地加一句「現在都網內互打,誰還要付通話費」。是怎樣!?打一下網外和朋友講一下會死人喔!不然可以發簡訊啊!怎樣啊?!是想搞同儕排擠嗎?





除了這支廣告外,最近還有一家XX電信(我有點忘記名字,看到的話,再作補充),也推出「網內互打免費」的廣告,背景也是在學校的休息室裡,A男生打給網內朋友時就慢慢說,打網外時就以機關槍的急快速度「咻~咻~」說完一串話,B男生就問A男生說為什麼要說得這麼快,A男生就回說:「因為他是網外啊!很花錢啊!」之類的話。



詳細的廣告內容,我有點遺忘,但是卻難忘他們都講到相同關鍵「因為他/她是網外」,是怎樣啊!?朋友還要用網內網外來區別啊?難道交新朋友前還要先確認對方是網內還是網外的用戶啊!非網內用戶的話,難道就不交了嗎?非網內用戶的話,難道就不能講話嗎?難道就一定要用手機嗎?你用家用電話不是可以聊更久,難道也不會用Skype或MSN,也是完全不用錢。那廣告商推出這種型態的廣告,到底是為什麼?



廣告商在拍攝廣告時,到底是想要傳達什麼樣的內容給觀眾呢?是要賣商品呢?還是消費意識呢?到底是「電信費率」的商品呢?還是「你是網外所以我才不打給你」的消費意識呢?拿友情來消費,以青少年不懂得辨別是非、不知倫理的狀況來看,他能輕鬆地笑眼看看就算了嗎?孩子做壞事都說他是看電影、看漫畫、看新聞上面學來的,難道短短10秒的廣告不會影響孩子的言行嗎?你...你...你們這些廣告商的心態為什麼這麼狹隘...啊?黑心...



台灣,果然在廣告創意水準上仍然是落後日本很大一截,這樣型態的廣告日本早三四年前就已經播過了,同樣是電信公司(Softbank),同樣都打出「網內互打免費」來衝業績,但是結果...





一群女高中在校園碰面,討論著比賽的事宜,A女生說會打電話給B女生,B女生說可以打給我到晚上九點前,突然大家對C女生說也會打給她,C女生緊張的回答:不用啦!打給我很浪費錢,B女生接著說:對喔!因為不是網內互打,C女生不知自己被排擠還回說:對不起。這...是什麼世界啊?因為不是網內互打免費,所以要和朋友說對不起,多麼奇怪的邏輯啊!雖然片尾說「友達を大切に」(要珍惜朋友),不過是要加入後才能珍惜朋友嗎??



這個廣告在日本受到強烈的批評,或許是日本民族心或是廣告良善意識抬頭,這齣廣告就在不久後,遭到PTA(家長聯盟)以有隱射「校園暴力」和「言語暴力」,抗議廣告商和廠商想製造另一波校園暴力(欺負)事件之嫌疑,而廠商和廣告商隨即道歉並將廣告下架。然後日本公共廣告機構(有點像是公益廣告,通常都拍些很倫理的廣告)拍了這部指責的廣告:





前半段拿出Softbank令人感冒的部份,後段四個女生的畫面停止了,出現第一個字幕「本当に友達ですか?」(真的是朋友嗎?),因為不是網內互打可以賺到免費,所以女孩還要向朋友說「對不起」,真的是朋友的話,會去在乎「是網內還是網外」這種事嗎?朋友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嗎?所以,第二個字幕「友達はお金じゃない」(朋友不是金錢),不是能用金錢來衡量也不能用金錢買來。



但,這種簡單的道理,難道廣告商都不知道嗎?而廠商為了這種隨口說說的「俏皮話」,不會感到不妥嗎?而且我們的廣告在先進國家都已經遭受批判下架,另外拍出更好的電信廣告出來(白戶家老爹),為什麼我們還搶著別人不要的企劃使用呢!唉...真是沒腦,還是沒智慧啊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쿄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