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許,一部電影可以讓人感動;可能,一個新聞可以讓人動容;也許,一首歌可以讓人悲傷。但,有沒有被畫作感動的經驗呢?





台北美術館(後簡稱「北美館」)據說配合台北花博活動,竟然將大師級的莫內邀請到台灣展覽,而且還是莫內畫作生涯中最讓人稱道的「睡蓮」系列展出,莫內畫展還沒正式來台前,我的旅人朋友間已經炒的沸沸揚揚,人人都期待這齣的演出。



(每幅「睡蓮」系列幾乎都這麼大幅,現場看真的很震撼人心)



(「睡蓮」原畫)


小JO說:「這次的莫內畫展非去不可,因為它是由典藏莫內畫作最豐富的法國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提供,傳聞旅客到了瑪摩丹莫內美術館時,常看到作品空位上貼著"外出中"的字眼,讓許多旅客都敗性而歸,因此這次出借到台灣結束後,就不在外借了。」,高更畫展的導覽老師也說:「這次莫內畫展所展示的作品,是他一生中最經典的創作,這次絕對不能再拖到最後幾週才來看喔!」,聽到這樣的斷言,腦袋只想著「莫內畫展肯定要去」,畢竟錯過了,就只能直接飛去巴黎與大師相會了。



第一次看到莫內,是在去年的費城美術館經典畫展(也是北美館主辦)上看到,超印象派的日本橋畫作,若不是導覽老師說明是橋的俯看圖,我可能還看不出來呢!心想「大師不愧是大師,我還真不懂印象派」。大家都說莫內是印象派理論最純粹的實踐者,這也是當然的,畢竟印象派的名詞就是因為莫內的「印象日出」畫作而來的。



(印象派名詞就是因為「印象日出」而來)


看到北美館「莫內花園」的第一眼,淡紫色的牆面印上著「MONET GARDEN」,這就是向莫內敬意的開始,莫內睡蓮一系列中都充滿著淡紫、藍、抹綠,相互重疊衝撞著,但這之間確是如此合諧著,「淡紫色」就是創作的印象色。故宮的夏卡爾畫展也應該如此為之,以「藍色」來向夏卡爾敬意吧!



「我拼命創作,想在看不見之前,把一切都畫出來」



莫內從1897年起在他心愛的吉維尼花園開始創作「睡蓮系列」,1908年患了眼疾,視力開始衰退,最愛的顏色變得越來越模糊,1912年因白內障導致看不見鮮明的顏色,因此莫內留下這句話語,也因這句話,讓我在莫內的創作裡,感觸到他表達創作的熱情,感動的氛圍不斷地觸動我內心的某處。



(掛在入口處的「睡蓮」,是感動的開始)


一幅看似草稿塗鴉,只認得出垂直和水平線條,「睡蓮」,以VIP的姿態掛在入口處,在昏暗的空間裡,打著微弱的燈光,大師的印象就是如此,似水如水似花如花,畫中的主題為何,端看客官們如何去欣賞,不過,這像是五歲孩童的塗鴉,讓我開始感動了...



(是長篇幅的創作,這樣也無法將花園全部的美景都畫入)


展場主區的第一秀場是「睡蓮」,靜置的睡蓮、騷動的睡蓮、晴空的睡蓮、夜裡的睡蓮,是禪動,是靈動,還是詩意,莫內就是如此深愛著他的睡蓮,「當初種它們只是為樂趣,並沒想畫它們。突然之間,我體會到這片池塘的魅力。從那天起,我幾乎再也沒畫過其他的東西。」,32幅展覽作品中有17幅是「睡蓮」,心靈就被感情的波紋給感染了。



(這次有來台展出中的「睡蓮」)


主題之一的「花園一隅」,也是莫內的吉維尼花園景致,之前曾經看過Leelee介紹莫內的花園,之前一直以為是重現莫內創作的花園,沒想到是莫內親手打照的花園,美極了,垂吊在日本橋上的「紫藤」、花園走道上的「玫瑰」,好像就真實地呈現在眼前般,好美好美啊!



(紫藤,雖然是未完成的作品,但卻讓人感受到那花香氣息的飄散)



(玫瑰也不錯~)


這次展出的莫內畫作約有32幅,由於晚期創作都以寬大篇幅為主,在空間的規劃到讓人感到倩意,寬敞的空間和上午九點半的時間下,我居然可以悠閒地逛著畫展,而且無須在人與人間重疊中找尋出狹窄視線下欣賞著畫作,好感動啊~



在展覽場中意外地放了好幾張長凳,導覽老師說:「長凳的位置都是觀賞莫內畫作的最佳位置」,確實如此,比起近距離觀賞,遠距離更能體會到莫內想呈現的美感,導覽老師也說:「莫內是很有趣味的大師,畫作的名字都不是真正的主題」,主題只是畫中的題材,真正的主題則是光影呈現的表現,亦如是印象派的純粹。



在展場的最後空間是播放莫內簡介一小時的影片,可惜時間的關係無法細細觀看,但是從生平表中更能感受到莫內對創作的熱情,值得一推,非看不可。不過,我更推參加定時導覽的解說,今天遇到的老師在畫作上的解說充分表現出專業,讓我們對於畫作中光影線條的意義更有多一番的了解,呼~充實的半天行程啊!


(文章的照片都取自於google圖片,若有不妥之處,煩請告知拿下)


延伸閱讀
1. 北美館:莫內花園
    2011/03/05 - 2011/06/05
2. 法國巴黎瑪摩丹莫內美術館的官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쿄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