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葉問,初次乍聽時,還以為是哪部文藝愛情小品的電影。名字,當初我還認為故事背景應該是在春天吧!因為新「葉」的「問」候,真是錯誤的聯想。上週看到電影介紹,老覺得怎麼還有日本人然後又是打打殺殺的怪情結,就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樣的電影故事啊?直到昨天看完電影後,故事內容給我的震撼,整部電影的拍攝風格,只讓我深深覺得,我似乎當初看走了眼...





葉問,詠春拳大師,廣東人,世居佛山,晚年在香港才將詠春拳發揚。葉問,是一個人的名字,而我卻浪漫地將它轉想成我自認的名稱,對於一代宗師實在太失敬了。



電影的背景時間發生在八年抗戰之前和期間,抗戰前,葉問是個家庭富裕醉心於詠春拳個性溫文儒雅的武術師傅,雖被人尊稱為「師傅」,但在佛山武術強盛時,他沒開武館,也沒有招弟子,只將武術當成自己的興趣,在家練練小拳陪妻兒度日子。雖偶有人會上葉家大宅討教切磋,但也僅限於「點到為止」的比武。這樣快活的日子隨著日軍佔領佛山後一切都變了調,葉家人被迫搬離宅邸,也從富足的生活變成一切空無的貧困。日軍到處想找武師比武,於是展轉間遇上了葉問,一場場被迫與日軍交手的比武,點醒葉問對於大時代下的無奈...



(我比較喜歡這張大陸版的海報,下排左起演員(戲名),樊少皇(金山找)、林家棟(李釗)、任達華(周清泉)、池內博之(三浦將軍)、熊黛琳(張永成))


葉偉信導演和搭檔甄子丹合作,由洪金寶擔任武術指導,葉問由甄子丹擔當演出,一場武術與時代交葛的故事就此打開。



電影之所以讓我讚不絕口,在於每個演員都適時份地表達角色中感情。甄子丹所扮演的葉問,擁有著謙卑的身段和溫文儒雅的氣質,講起話來不吞不吐,卻往往講到人的心坎裡。故事開始沒多久,李釗巡警恥笑著武師就是一群大老粗,只相信槍彈更勝武術,但卻被葉問小試身手,留下一句話:「練舞之人底氣足,說話就是比較大聲,而說話大聲並不代表沒有禮貌,但大家都是文明人,無須拔槍相對」,一句話就將葉問謙虛有禮文人氣質給帶出來了,也暗示著學武之人也並非都是只懂得動手弄刀的大老粗。



(富氣的葉家大宅,這個場景設計的很細緻)


甄子丹的葉問,扮相也十足,似乎打破我對甄子丹「只會打架不會演戲」的想法,甄子丹在「葉問」這部戲中更有魅力也更帥氣。劇組將葉問塑造成重家庭的人,從一開始有人想找他比武,都被他以「正在用膳」給拒絕了,與家人吃飯是維持家庭和樂的重要關鍵,這個理念和我的家庭觀不謀而合。另外,北方武師來佛山踢館找上門時,北方武師嘲諷葉問是個怕老婆的人,所以才會學女人拳的詠春拳,葉問回:「世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,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」,真是說進女人的心坎裡啊!之後日軍佔領,葉問為了家庭放下富家子的身段,為了一碗可養活全家的米,抹黑了臉苦了筋骨做煤礦工人。



(北方武師金山找上門挑釁)



(放下身段在煤礦場工作)


另外一個讓我很有感覺的角色就是佛山巡警李釗,一開始他只相信武器勝於武術,直到接近了葉問之後,才改變了自己的想法,並尊稱葉問為師父。日軍佔領佛山之後,李釗當起日軍的翻譯人員,葉問一開始也和佛山人一樣,認為他幫日本人欺負中國人的漢奸,但是,李釗並非出於自己的心意當起"漢奸",一大家子人都必須靠他過活,他也不得像葉問一樣,放下身段幫日本人做事,雖然投身的場合不同,但出發點卻一樣。而看到日軍欺負他一心想保護的佛山人時,自己也是十分憤慨,但卻很無力。這樣的態度讓我想起偶時面對工作的心境,頓時,心情也隨著劇情複雜起來了...



(李釗,大時代背景下的另一種型態的生存方式)


故事中有不少的武打場面,「葉問」中的武打不像早期「黃飛鴻」或是「臥虎藏龍」般的虛幻,沒有過分特效下的華麗武術,只有實在扎實的拳打,「拳拳到肉」是電影常用的宣傳口號,真的,每一拳都讓戲外的我感受到強悍的手勁和打在肉身的楚痛,甄子丹在戲中的詠春拳時而文儒時而粗曠,一開始與北方武師的對打和後來與日軍一打十的精采武打,樸實武術和動作流暢,不禁想讓我大聲叫「好」。



(葉問在家練木人樁)


但是,武打場面不是只有你死我活的打鬥而已,每場武術結束後,葉問的台詞總是會在我心中迴盪著,最經典的是和日軍一打十的橋段,葉問當初來到日軍的練習場只是想要對日軍洩恨,用盡全身的力氣將十名黑帶的日軍打倒,揮下最後的拳頭後,表情從兇狠轉成溫和,看著日軍"施捨"的白米只說了:「自己並非為了白米而來」,並非貪圖一口溫飽而只是想替同胞平一口氣,在回答自我身份時,用著一抹微笑堅定的表情道:「我只不過是一個中國人」,只是一個不足讓你日軍特別記住的渺小人物,只是一個對大時代感到無奈的人。



(與日軍一打十精采畫面)


其實當故事進入日軍佔領期間,導演拍攝的手法會有些不同,鏡頭的顏色從興盛期的五彩繽紛轉到黑白暗黃混沌不清的悲傷日子,繁華的街景也變成宛如廢墟,踏進佔領期後,人們為了一求溫飽,武功也不練了,放下拳頭換上鋤頭,努力地做著低下階級的工作,人們的日子少了歡樂多了傷痛。除了每天提心吊膽面對隨時被日軍當成射擊練習物的槍殺外,中國人自己不互相團結自己人還搶自己人,面對生活困苦,人們的心境也開始有了變化,變得更不知廉恥了。比對現在的新聞事件,似乎讓人覺得更加無奈啊!



(日軍佔領前的繁華盛狀的佛山)



(日軍佔領後的孤寂)


劇情最高潮的地方應該在於葉問和日本將軍三浦的武術對戰,一股愛國心情油然而生,葉問踏上舞台前的一番話,更是語重心長,道出中國武術和日本暴力不同之處,一句話與開始的「槍彈贏武功」理論相輝映。一拳一拳地與三浦對打,每拳也打醒自己對武術的熱愛,每拳也喚起在場的中國人,對日本人的新仇舊恨一下就湧現,愛國情操更是不可少。我想也因為這樣的愛國情操和對日仇恨才能讓這部戲洗捲大陸吧!就宛如海角七號能夠洗捲台灣的原因吧!



(這場最後的武術對決也很精采)



(看了大家都很熱血呢!)



(我覺得池內博之扮相不錯,很久沒看到他的演出了)


其他小橋段大多溫馨逗趣都讓我印象深刻,例如葉問兒子的畫圖,從一開始他對父親的印象只是在家和人武術比劃,到後來佔領期一家三口相依為命時,圖畫的父親是在家裡陪著妻兒,如此簡單的細微之處,也抓著葉問家庭關係的變化。另外,葉問的老婆一直都很不愛葉問整天只習武,每每有人在家與葉問切磋武術時都讓老婆不悅,在葉問練習詠春拳的木樁上刻著「老婆大人」時時提醒著他,但在北方武師挑釁時,一句「別打爛家裡東西」和後來兒子傳話的「媽媽說你在不出手,家裡的東西就全破了」,讓葉問由守轉攻,但也代表著老婆默默支持老公的心意。



(一家和樂的情景)


不過夫妻情最讓人動容的還是最後葉問與日本將軍武術決戰的時候,葉問的好友綁架葉問妻兒逃離佛山,而老婆苦苦哀求好友帶她回去,道出一聲聲自己對於葉問習武的心聲,過去不支持他最愛的武術,但現在的比武或許是他最後一次的舞台,她希望能在葉問的身邊,支持她最愛的人做最愛的事,一聲聲的苦苦哀求,也道出夫妻之間的感情。



(一場在紡織廠的打鬥也是十分精采)


感覺上,我這漫長對於「葉問」這部戲的感想,其實大多的觀點都著重在「團結」這樣的理念上,不論是一家團樂或是民族心大團結,文戲細膩的拍攝手法下,讓我注意到這部武術片不在只是單純的武打,而是更多層面上的深思,這其中帶來的震撼,比起臥虎藏龍,「葉問」更有著讓人心情激動、熱血澎湃的感受。武術不在只有單純的表述,它還有更深的內涵時,這樣它所要探討的事,就不單單只看到武術動作這樣而已,還有武師面對大時代心境上的轉折。



(我很喜歡這張海報所要傳達意念,等客官們看完電影後就知道我的意思了)


(所有照片全部來自葉問官方電影部落格和官方電影網站)


延伸閱讀
1. 葉問官方電影部落格
2. 葉問電影在維基
3. 葉問在維基介紹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쿄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